Quantcast
Channel: 美國 –故事
Browsing all 40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是「台灣隊」還是「中華隊」?台灣棒球史上一頁被遺忘的政治角力

說到台灣棒球在國際間的輝煌年代,多數人一定馬上會想起1970年代台灣小將在國際棒壇的「神人級表現」。回顧歷史,從1969年台灣代表隊首度在世界少棒賽奪得冠軍起算,直到1980年的12年間,台灣總共奪得世界少棒賽9次冠軍(1971-1974、1977-1980兩度四連霸)、9次世界青少棒賽冠軍(1972-1980九連霸)、5次世界青棒賽冠軍(1974-1978五連霸),其中1974、1977、1978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百年的衝突與殺戮──二十世紀戰爭史

作者:尼爾‧弗格森(NIALL FERGUSON) 珍珠港的邏輯 日本在東南亞稱霸的唯一障礙是美國。 一方面,日本很清楚美國對戰爭沒什麼胃口,在亞洲或任何其它地方。 另方面,美國也沒什麼慾望見到日本成為中國唯一的主宰,遑論整個東亞。但是那些主導美國太平洋政策的人相信,他們無需動武,便能禁止此事發生,因為日本依賴與美國的貿易,因此容易受制於貿易的壓力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讀者的眼睛】「為死者發聲」──讀《強尼上戰場》

這是一件在美國大兵身上喬.博納姆發生的事,在 1914 —1918 年間,當時的年輕人都遭遇過的事。有的人活了下來了,有人在戰爭快結束之前喪失了生命。《恐懼》的達特蒙是僥倖的生者,《西線無戰事》的保羅是不幸的死者,然而《強尼上戰場》的喬.博納姆卻是介於生者與死者之間的人。 「Johny get your gun」的來源歌曲:Over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冷知識週刊】第四十一號:薯條是法國人發明的嗎?

不管是美語補習班老師,或是國高中英語老師,教我們薯條的英文都是French fries,所以薯條是法國人發明的嗎?薯條跟法國有什麼關係啊?薯條都被稱為French fries嗎? 在美國與加拿大,薯條通常簡稱fries;而在英國、澳洲與紐西蘭則比較常用 chips 來泛稱薯條,French fries或shoestring (鞋帶) fries則專門用來指稱長形的麥當勞式的薯條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刺殺蔣介石:美國、中共、臺灣三方政治角力的縮影

作者:王丰 一七八四年八月二十八號,一艘由戰艦改裝的武裝商船「中國皇后號」,緩緩開進了中國廣州黃埔港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混淆虛擬與現實的人類集體困境──層出不窮的當代大屠殺、自殺、恐怖攻擊

作者:法蘭克‧貝拉迪(Franco ‘Bifo’ Berardi) 非常真實 二○一二年七月二十日,這個年輕人買了張電影票,進了戲院坐在前排,影片播映大約三十分鐘後,他把緊急逃生口打開,沒關上就離開大樓,到停車場的車子裡換上防護裝備並帶著槍枝。 午夜零時三十分,他從那扇已經開著的門再度進入戲院,身穿防彈頭盔、防彈綁腿、咽喉防護罩和防毒面具與戰術手套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讀者的眼睛】唯一你需要的,就是停止作夢──讀《年輕的心,哭泣》

從《月亮與六便士》中朝向畫家之路大前進的股票經紀人,還有《年輕的心,哭泣》裡的不斷向「藝術家生活」看齊的戴文波特夫婦,接下來還有在《浮生》裡培養女兒成為音樂家的單身母親。在「夢醒時分」此書單的三本選書中的角色們,共同的特徵即是都曾經活在一個巨大的美夢之中。 據說卡夫卡‧法蘭茨在寫給好友的書信[1]裡,他提起一件關於閱讀的事: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伊斯蘭國,從英美在中東的反恐行動中誕生國家

作者:米高.呂德斯博士(Dr. Michael Lüders) 黑暗核心:伊斯蘭國緣何成功 自從發生「九一一事件」,布殊總統高調發動「反恐戰爭」,其繼任者奧巴馬打出其他旗號,主要使用無人機,但殺傷力仍不減地繼續進行這場戰爭以來,美國對伊斯蘭世界的七個國家進行了軍事干預:阿富汗、伊拉克、索馬里、也門、巴基斯坦、利比亞和敘利亞。 九一一受襲的世貿大樓(Source:Wikipedia)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洞見書評】來自美國、卻盤旋於墨西哥的百年毒品惡夢──讀《毒梟之國:墨西哥,由毒梟、毒品、黑道共同治理的國度,以及他們的「毒品戰爭」》

作者:廖珮如 始終在鎂光燈下的焦點 如果各位有跟上今年的奧斯卡入圍名單,不知是否有看出另一個端倪,這次入圍名單中,恰巧出現了兩部電影,以美墨間的毒品為主題,也就是以最佳攝影、最佳配樂和最佳音效剪輯入圍的《怒火邊界》(據說還有續集),以及入圍了最佳紀錄長片的《無主之地》。 關於毒品議題的電影還有,2013 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得主阿瑪特‧艾斯卡藍特(Amat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把文學看成生死大事的天才編輯柏金斯,與他親手挖掘的美國新世代文豪們

作者:史考特‧柏格(A. Scott Berg) 真實的東西 一九四六年三月,一個下雨的傍晚,六點剛過,一位瘦長的灰髮男子坐在他最愛去的麗茲酒吧,喝下最後一滴馬丁尼。幾杯下肚,他覺得這些酒精讓自己有了面對即將到來考驗的勇氣,於是結了帳,站起身,穿上外衣,戴上帽子。一手提著裝滿資料的公事包,一手撐著傘,走出酒吧,大步邁進滂沱大雨中的曼哈頓中區。他一路向西,朝幾個街區遠的第43街一間沿街小屋走去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讀者的眼睛】少女、娼婦與她的銷魂獵人──讀《蘿莉塔》

關於「少女無敵」 關於對少女的迷戀,我們讀了谷崎潤一郎(回顧:「少女、娼婦與大文豪──讀《痴人之愛》」),讀了桐野夏生(回顧:「少女、娼婦與她們的逆襲──讀《異常》」),最後一回,當然不能錯過「我生命的光芒、我胯下的烈火,我的罪,我的魂。蘿——莉——塔。」[1] 電影劇照。圖片來源:http://goo.gl/bNNzsV 弗拉基米爾・納博科夫《蘿莉塔》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讀者的眼睛】我總是追逐著彩虹──讀《浮生》

以「夢醒時分」為題旨的第三本小說:《浮生》,當主角蜜卓‧皮爾斯(Mildred Pierce)在曲終人散時,舉杯吞下的解悶酒,也許比前此討論的另外二本小說:《年輕的心,哭泣》被藝術之夢擾得團團轉的戴文波特夫婦,以及在《月亮與六便士》圍觀畫家史崔蘭的大溪地人生的人們所嘗的人生滋味,來得更加苦澀萬分,原因在於《浮生》多了一種難分難捨的血緣親情的張力。 Mildred Pierce (TV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在羅絲瑪麗手術之後,卻更加悲傷的甘迺迪家族

作者:凱特.克里福.拉森(Kate Clifford Larson) 羅絲瑪麗只有短暫的待在喬治.華盛頓大學附設醫院,沒多久,就轉到一間叫克雷格之家(Craig House)的私人精神療養院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民調一路領先的川普,即將讓美國的惡夢成真?

作者: 范琪斐 「媒體怎麼寫你都沒有關係,只要你年輕,屁股又漂亮就行了。」 「阿里安娜.哈芬登(《哈芬登郵報》〔Huffington post〕創辦人)內在外在都很醜。難怪她老公跟另一個男人跑了。老公的決定太明智了。」 「所有上節目的女參加者都在跟我調情,不管她們自己知不知道。這完全在預期當中。」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梅岡城中,小女孩的「守望者」到哪兒去了?

作者:哈波.李(Harper Lee) 「……請拿好行李,小姐。」服務生說道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讀者的眼睛】自我啟蒙的序曲──讀《華氏451度》

在科幻小說中的反烏托邦(Dystopia)主題裡,一般咸認由歐陸作家所構思的《美麗新世界》、《1984》、《我們》為三大代表作,然太平洋另一端的《華氏451度》,打造出一個對抗娛樂工業的反烏托邦式經典角色:Montag,一名打火員(Firemen),一個合法縱火者。他所展開的一場關於思考啟蒙之旅,來自一顆質疑的種子開始自力萌芽,不是選擇順從或放棄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希望無限的「美國夢」,未來還存在嗎?

作者: 范琪斐 我在一九九○年底來到美國,一直到二○ 一一年才入籍美國, 花了二十一年才成為美國公民,很多人都以為我堅強的外表後面,有個移民血淚故事之類的。面對大家同情的眼光,我常要很不好意思地承認,其實是因為懶惰的結果。 我來美時,正好是臺灣錢淹腳目的時候,爸媽當然還是集中全家資源,才能讓我來美國念書,但我已經不像前面的三年級生或四年級生,都要有獎學金,還要打工才能維持生活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人們對跨種族之間的性、婚姻及種族融合的恐懼

作者:布萊恩.史蒂文森(Bryan Stevenson) 即便在門羅郡住了一輩子,華特.麥可米利安卻從未聽過哈波.李(Harper Lee)或《梅岡城故事》(To Kill a Mockingbird)。 一九六○年代,哈波.李的這部得獎作品成為暢銷書,阿拉巴馬州的門羅維爾厚顏沾光,為這片土地上的女兒哈波.李慶祝。哈波.李雖然回到了門羅郡,卻選擇遠離人群,也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轉呀轉呀,生有時死有時──讀《第五號屠宰場》

各位讀者,請試想一種情境:你開始坐定劇場的塑膠皮椅,接著廣播系統響起:「該戲作毫無深度可言,無須貴看倌費時觀看」這一句語氣輕挑的開場白,令人感覺被戲弄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讀者的眼睛】憑空消失的人們與盤旋不已的悲傷──讀《大宅》

《大宅》一書的書名指的不是一棟實體的宅邸,這是一個民族對自身可望而不可得的信仰聖地,所發展出的一種思想(註一);它稍微接近華人思想中齊家治國的「家」的概念,各民族的信仰聖地之於個人,就是「家」。一個能讓自己身心安放,不再驚慌失措的地方就是家的所在。家裡若能有著同處一室並與其自在相處的人,任何荒房破宅都能產生更多的溫暖。 《大宅》漢語精裝版書封,天下文化出版。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all 40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