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降東山──看見中華民國傘兵作戰史的最後樂章
作者:明毓屏 一九五三年七月,盛夏酷暑。台灣對中國福建省東山島進行傘兵空降突襲。突襲作戰總指揮胡璉說這是一場表演,於是百分之六十的傘兵在演出中傷亡、被俘。 我們無法在當年冷戰思維的環境中,仿效作者於本書中列出五點思考發動東山空降作戰原因的方式,列出蔣介石政府或當年美國政府別於政治意識的其它動機。...
View Article【深夜食堂】唇齒間的鄉愁與幸福──紐約法拉盛的味道地圖
羊年的年夜飯已經吃過,張燈結彩的元宵節即將到來,我先向各位讀者拜個晚年!今天的「深夜食堂」要分享一個充滿中菜醬油味道的故事—紐約法拉盛。...
View Article【冷知識週刊】第六號:一場甜蜜的災難──波士頓糖漿大爆炸
各位週六好!我是每日一冷主編#傻摺疊,冷知識週刊進入第六期,不知道各位讀者還喜歡我們的週刊嗎??如果是咱們每日一冷粉絲頁的忠實讀者,一定都知道主編非常熱愛寫有關食物的冷知識,像是創刊號的可爾必思(←由此去)這類的神祕冷知識。 不例外的,今天的冷知識週刊,傻摺疊要說個甜蜜的恐怖故事。 讓我們一起回到1919年,冬天。 (請準確降落在美國而不是日本阿,三島海雲也在這年發明可爾必思XD)...
View Article【冷知識週刊】第七號:殺手愛聽爵士樂──紐奧良斧頭殺人事件
還記得《落日殺神(Collateral,2004)》這部電影嗎? 阿湯哥在這部片中難得擔任大反派,飾演一個乘著計程車,在落日後的洛杉磯到處尋找目標的職業殺手。而在這部片又以一幕在爵士樂酒吧中的謀殺讓 #Mr. Friday印象深刻:...
View Article西瓜引發了戰爭──美國與新格拉納達的意外衝突
1846年12月12號 ,美國與新格拉納達(現今巴拿馬與哥倫比亞)簽署了商業互惠馬利亞里諾-比德萊克條約 (Tratado Mallarino-Bidlack)。條約內容使美國獲得更多商業利益,但是當地土生土長的新格拉納達居民反而受害,讓他們心懷不滿。 更糟糕的是,美國是合法的攫取當地資源,並以高人一等的姿態,大搖大擺的任意欺負百姓,暴力事件不斷孳生。...
View Article【冷知識週刊】第八號:琥珀色警戒──不要再有下一個失蹤的小女孩
作者:Mr. Thursday 1996年1月,美國德州阿靈頓。9歲的小女孩Amber Hagerman和5歲的弟弟Ricky騎腳踏車到家附近一間廢棄的雜貨店玩耍。出門才沒幾分鐘,Amber的祖父注意到Ricky一個人回來,有點擔心。 78歲的Jim...
View Article戰爭中的「江戶之花」:1945年3月10日,東京大轟炸
約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年(按:1940年),日本政府為了控制糧食配給和空防計劃,下令要民眾組織「里鄰會」。由十幾戶家庭組成一個單位,這樣的系統已大幅改變了日本的傳統家庭結構。...
View Article【冷知識週刊】第二十三號:食物的靈魂在哪裡?
“While all soul food is southern food, not all southern food is soul.” 食物的靈魂在哪裡?今天的冷知識週刊可不是要上演小當家成為特級廚師的戲碼,而是真的要和大家介紹被稱之為「靈魂食物」(soul food)的非洲裔美國人料理方式。...
View Article【電影、城市與歷史】貓王的神秘列車:明星與城市
約翰‧藍儂(John Lennon)很年輕的時候曾經以粉絲的口吻說過:「在貓王之前,世界沒有巨星」(Before Elvis, there was nothing),可是很多年後,他卻有點憂鬱地表示:「貓王在入伍的那天就已經死了。」──這其實是有段故事的。...
View Article自由貿易帶來了什麼?──墨西哥的悲哀與毒品的正義
作者:蔡東杰(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) 在墨西哥,一句在人民中流傳甚廣的悲歎是:「為什麼我們這麼可憐?離上帝那麼遠,卻離美國這麼近!」...
View Article燭光晚餐、抹香鯨與美國的崛起
「燭光」晚餐 話說,我好像從來都沒有在燈光好﹑氣氛佳的燭光下享受過美好的晚餐時光。相信不少人不論是到外面的餐廳用餐,或是在家裡自己點起輕盈搖曳的小蠟燭,都有過和情人享受這樣的美好時光。 不過,有趣的是,講到「燭光」的歷史,不得不提到抹香鯨! 在台灣,或許很多人講到抹香鯨,腦袋中出現的畫面大概就是 2004 年的時候在台南的路上爆炸的場景,再加上最近(2015 年 10...
View Article殺人的空氣:工業污染如何毒死一座美麗小鎮
作者:瑪格麗特‧赫弗南 Margaret Heffernan (BBC節目製作人) 從任何地方去蒙大拿州的利比鎮(Libby)都非常遠。 利比鎮距離北邊的加拿大六十五英里,到首府海倫娜(Helena)要七個小時的車程,最近的大城市是華盛頓州的斯波坎(Spokane),開車要三個半小時。但是越過愛達荷州的邊界進入蒙大拿州後,鄉間的風景美得讓人屏息,凱比奈特山(Cabinet...
View Article當美國不再是夢,世界該何去何從?
生於 1971 年聖誕節的賈斯汀‧杜魯道(Justin Trudeau),上個月宣誓就職成為加拿大總理。對於國際左派來說,他是政治彌賽亞——種種時髦的左派理想,他都支持 :他打算提高稅率,增訂環保法規,大麻合法化。關於大麻,他不只支持除罪化與合法化,他自己也抽,而且不光在大學裡抽,還在當議員的時候。...
View Article「為了保衛國家!」:人體試驗的暗黑史(二)
把「國家安全」或「國家面子」置於人民的福祉之上,整個國家是多麼的醜惡啊…… 醜惡的疾病,醜惡的人心 梅毒對多數人來說,是個只聞其名、不知其貌的疾病,事實上,這難以啟齒的性病沒有想像的這麼稀罕,單在2014年,就有將近7000名台灣人染上梅毒而求診。而梅毒的病徵變化多端,長久以來讓許多醫學家、歷史學家著迷。難以確診的特性,讓它有了個響亮的外號-「偉大的模仿者(Great...
View Article【冷知識週刊】第三十三號:奇異恩典與非洲奴隸的糾結
即便你不是基督徒,但你一定聽過一首著名的基督教聖詩《奇異恩典》(Amazing Grace)。這首歌自創作以來不斷有人重新翻唱,甚至2007年還有一部同名電影上映,講的是英國廢除黑奴法案的其中一段歷程。 那部電影以當時力排眾議、主張廢除黑奴法案的英國國會議員威廉威伯福斯(William...
View Article【淘鯨記】鯨魚如何改變了日本的歷史
台灣在 1913 年的淘鯨初體驗,和 1920 年的重起爐灶,都是在日治時期底下的產物,淘到的「鯨」基本上都算是日本的,而台灣還不算是真正有從淘鯨中獲得直接的利益。 (這樣講好像也沒有很適合,以當時來說,從台灣的內地 – 日本的角度來看,大家都是一家人囉:你的東西就是我的,我的東西…嗯,還是我的!)...
View Article民意調查能夠拯救民主嗎?
在臺灣,選舉罷免法規定選前十天不得公布民調,以免影響選舉結果。民調已經是現代選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(至少在美國與臺灣都是如此),美國也將在今年進行總統大選。為此,《紐約客》作者Jill Lepore去年十一月,撰寫了一篇文章〈政治與新機制:從民調到資訊科學的轉變對民主的意義〉(Politics and the New Machine: What the turn from polls to data...
View Article大英帝國如何創造了現代世界?
作者:尼爾‧弗格森(Niall Ferguson,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) 大不列顛失去了大英帝國,尚未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。 迪恩.艾奇遜(1962年,Dean Acheson) 亞丁總督理查.特恩布爾爵士(Sir Richard Turnbull)曾告訴工黨政治家丹尼斯.希利(Denis...
View Article以槍砲彈藥推銷民主法制,美國會是大英帝國的繼承者嗎?
作者:尼爾‧弗格森(Niall Ferguson,1964-,英國歷史學家) 如今的美國,可以從英國昔日建立帝國的經驗中汲取什麼樣的教訓?一個顯而易見的教訓是,世界上最成功的經濟體,例如在18-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,英國得以有效地將一己所推崇的價值觀加強給科技較為落後的社會。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