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週六好!我是每日一冷主編#傻摺疊,冷知識週刊進入第六期,不知道各位讀者還喜歡我們的週刊嗎??如果是咱們每日一冷粉絲頁的忠實讀者,一定都知道主編非常熱愛寫有關食物的冷知識,像是創刊號的可爾必思(←由此去)這類的神祕冷知識。 不例外的,今天的冷知識週刊,傻摺疊要說個甜蜜的恐怖故事。 讓我們一起回到1919年,冬天。 (請準確降落在美國而不是日本阿,三島海雲也在這年發明可爾必思XD) 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,在這座美麗城市北邊靠海的地方,有個叫North End的小社區,原本人們平靜地過著一天又一天的生活;在這段時期,因為美國國內興起禁酒運動的緣故,甚至連國會都批准了禁酒令,不准私釀或買賣酒,雖然生活中有些不方便,但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私底下都會偷釀一些酒來飲用,反正只要不被發現就好。 而這1919年,正巧是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,各國都需要大量的乙醇(酒精)來製造火藥,但在禁酒令頒發後,檯面上的酒便不那麼容易取得,那麼,酒精到底要從何取得呢? 當時,美國工業酒精公司(United States Industrial Alcohol Company)便抓住了這樣的商機,收購了在波士頓一間名為純淨蒸餾(Purity Distillation Company)靠蒸餾來取得乙醇的公司,希望能透過人人都愛吃的糖蜜發酵後再取得大量的乙醇,進而出口各國賺取利潤。 為了出口方便,公司便將儲糖槽和管線設立在North End社區北邊靠近港口不遠處,儲糖槽和當地居民原本都相安無事的生活著;而且其中一個儲糖槽(直徑約27公尺、高約15公尺)因為底部有些微的破損,當地居民有時甚至會偷偷去接糖漿回家享用。 「只吃一點點而已嘛,應該沒關係吧?反正這些最後都要運去做成酒精,好浪費喔。」 很多人拿著水桶一邊接著糖漿,一邊抬頭望著高大的儲糖槽這樣想著。 1919年1月15日這天,和前幾天冷風刺骨凍到攝氏零下的天氣不同,早上出了個大太陽,氣溫甚至破了往年的高溫(大約4 °C),雖然氣溫不太尋常,但住戶也都不以為意,照樣出門上班上學,直到中午十二點左右……突然一聲直達天際的轟然巨響炸開來。 這座居民習以為常的儲糖槽就這樣在中午時分炸開來,滿滿的糖漿(大約870萬公升)就這樣傾巢而出,隨著儲糖槽的碎片、鉚釘飛散開來;由於是午休時刻,很多人正在小睡,或在大街上散步,還來不及反應,就被將近七公尺高的蜜浪瞬間捲入動彈不得。 《波士頓環球報》「人被爆炸造成的猛烈氣流捲起來,扔到了數英尺外。」 The Boston Globe reported that people “were picked up by a rush of air and hurled many feet.(1919-01-16) 在糖浪肆虐的過程中,有許多人車被捲入海中,約有150人受傷,21人死亡,死因大多是溺斃於糖蜜之中或是被糖蜜壓在底下窒息而死;更有數不清的馬匹與貓狗同時也死於糖浪形成的糖嘯中。 災後的重建耗時費力,約莫花了半年的時間,糖蜜才從波士頓的街道上完全移除,事後調查整起事故的原因,很可能是因為儲糖槽中裝填了過多的糖蜜,從居民的證言可得知,儲糖槽原本就並不牢靠,又加上當天氣溫突然轉高,發酵的二氧化碳快速累積,最終把整個儲糖槽撐爆,才導致了這場悲劇。 原本美國工業酒精公司試圖嫁禍給無政府主義者的陰謀,但在罪證確鑿下,他們也無法辯駁,只得賠償居民約莫60萬美元的鉅款最終也因而倒閉。 在儲糖槽的原址,今天已是一座公園,但是在公園其中一道牆底下,可以看見紀念這次糖蜜災難的解說牌,默默地記錄下近一百年前的這場甜蜜的災難。 而這場災難至今,也成了波士頓地區的一則都市傳說,傳說到了夏天炎熱的時候,街道上就會傳來當初那日濃濃的糖蜜香……。 冷知識週刊,我們下周見! 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wikiwand.com/en/Boston_Molasses_Disaster http://mentalfloss.com/article/27366/bostons-great-molasses-flood-1919 http://www.boston.com/lifestyle/food/blogs/cocktail/2013/01/molasses_flood_1919.html http://ctmonuments.net/2010/05/molasses-flood-site-boston/
↧